
2020年度科技教育研究论文征集与评选结果公示
自今年5月份发出《关于2020年科技教育研究论文征集与评选的通知》后,得到了省内各地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,收到研究论文一批。经本专委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,这次活动共评出一等奖16名,二等奖29名,三等奖52名。现予以公布。
一等奖
序号 | 作者 | 工作单位 | 论文名称 |
1 | 陈丹骅 | 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林小学 | 科学课的理性与人文——例谈科学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|
2 | 成茵茵、曾嘉敏、柯德森* |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|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项目制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|
3 | 何一兰 | 中山市石岐杨仙逸小学 | STEM理念下的项目化学习实践——以《我是乐器设师》项目活动为例 |
4 | 何之谊 | 佛山市第三中学 | STEM项目中发展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初探——燃气灶定时关闭装置为例 |
5 | 李贝 | 东莞市大岭山镇连平小学 | 校外课程资源 让学生“宅”着学 |
6 | 李晓耘 | 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 |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探究 |
7 | 李余新 | 湛江市遂溪县岭北镇城里小学 | 基于创意搭建STEM课程的开发研究 |
8 | 林建新 | 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学校 | 试论后疫情时代初中生物生命学科教育观的嬗变 |
9 | 刘晓凤 | 东莞市波利亚外国语学校 |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工具的应用模式初探 |
10 | 马士博 | 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 | STEAM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——以“小学机器人”项目为例 |
11 | 孙瑶瑶 |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同心外国语学校 | “5E教J健痹谛⊙Э蒲Ы萄杓浦械挠τ谩浴疤剿髀砹迨沓粮〉脑颉蔽� |
12 | 翁宗琮 | 广州市第一二三中学 | 合作学习视角下STEAM教育与物理实验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|
13 | 吴均柔、黄泽曼、王欢、胡位荣* |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| 探究余甘果内果皮水提物对3种豆科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|
14 | 张 黎 |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柏苑中心小学 | 基于“三主线两环节问题导学”结构的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——以小学科学物质科学领域教学设计为例 |
15 | 曾国媚 | 五华县田家炳中学 | 基于问题设计策略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践 |
16 | 曾乔、谢虎成 |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、广州南海中学 | 使用U型模式深度学习“基因指导蛋白质”的教学设计 |
【排名不分先后,根据姓氏进行排名】
二等奖
序号 | 作者 | 工作单位 | 论文名称 |
1 | 陈景辉 | 湛江市第九小学 | 探究活动——小学科学活动化课堂的构建策略 |
2 | 陈萍萍、何裕丽 | 广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| STEAM教育在探究生根粉对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的应用 |
3 | 陈淑妮 | 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 |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“六课型教学体系”的活动指导策略与评价指引 |
4 | 陈祥艳 | 东莞市波利亚外国语学校 | 基于线上教学对小学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初探 |
5 | 陈仲升 | 阳西县第二小学 | 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 ——以科技创新特色为例 |
6 | 邓朝慧 | 东莞市松山湖第二小学 | 巧借周末趣味科学实验点亮学生的探究欲 |
7 | 邓日珍 |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大坡第一小学 |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科技教育 |
8 | 何一兰 | 中山市石岐杨仙逸小学 | 疫情期间小学科学线上教学的策略——以《不倒翁》一课为例 |
9 | 黄敬桃、杨婷 | 兴宁市大坪中心小学、河源市和平县贝墩学校 | 校园足球与足球机器人教学融合实践探索——以兴宁市大坪中心小学为例 |
10 | 黄泽曼、 刘吉升* |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| 低温对蛋清起泡性影响的实验设计 |
11 | 江伙军 | 阳西县第二小学 |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的实践探索 |
12 | 黎美兰 |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中心小学 |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科技教育 |
13 | 李贝 | 东莞市大岭山镇连平小学 | 巧用实践类课程资源 丰富小学科学教学手段 |
14 | 李栋清 | 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联唐小学 |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|
15 | 梁鸿彬 |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 | STEM 教育理念下小学科技探究活动的课程设计———以“用纸造一座桥”为例 |
16 | 廖仁生 | 中山市东升镇高沙小学 | 如何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创客活动新探 |
17 | 刘耀奉 |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 | 山区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育人价值的教学实践 |
18 | 卢晓强 | 东莞市寮步镇河滨小学 | 基于STEAM教育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初探 |
19 | 罗镁婧 | 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 | 项目式学习(PBL)在科技教育的实践模式——以小学科学为例 |
20 | 莫晓兰 | 东莞市波利亚外国语学校 | 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教学研究——以《喷气小车》为例 |
21 | 彭梦华 | 广州市番禺区东湖洲小学 | 借助科学实验记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|
22 | 孙瑶瑶、陈志鹏 |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同心外国语学校 | 基于STEM教育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——以“观察月相”为例 |
23 | 王廷斌 | 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 |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|
24 | 王霞 | 广州市南沙区朝阳学校 | 城郊区中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开发的几点建议 |
25 | 王银娇 | 北京师范大学大亚湾实验学校 | 疫情背景下的居家生物实验——酸奶制作 |
26 | 吴景秀 | 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南华小学 | 科学教学中“思维可视化”的运用与思考——以小学三年级4为例 |
27 | 吴均柔、胡位荣* |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|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发酵型葡萄果酒自然酿造过程观察和探究 |
28 | 吴其蔓、朱韵霏、姚焱* |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| 居家生物学实验促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——以洗衣液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为例 |
29 | 徐善标 |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 | 不同类别高中生学业成绩诸要素的差异性研究 |
【排名不分先后,根据姓氏进行排名】
三等奖
序号 | 作者 | 工作单位 |
1 | 陈宏彬 | 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大坡第一小学 |
2 | 陈梦娴 |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山车小学 |
3 | 陈泗凯 | 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心小学 |
4 | 陈映旭 | 汕头市潮阳区玉二初级中学 |
5 | 邓家扬 | 阳西县第二小学 |
6 | 何国颖 | 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第一中心小学 |
7 | 黄禄华 | 湛江市第二十八小学 |
8 | 黄绮娟、翁梓濠 |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 |
9 | 黄清 | 化州市江湖镇中心小学 |
10 | 黄亚森 | 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樟岭小学 |
11 | 黄子坤 | 东莞市寮步镇凫山小学 |
12 | 江庆新 |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下山小学 |
13 | 柯国霞 |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周坑小学 |
14 | 乐志毅 |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第一中学初中部 |
15 | 李慧仪 | 中山市小榄镇竹源小学 |
16 | 梁德权 | 新兴县翔顺实验学校 |
17 | 梁瀚威 | 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学校 |
18 | 林甫明 | 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元亨小学 |
19 | 林建新 | 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学校 |
20 | 林曼莹 | 深圳市坪山区同心外国语学校 |
21 | 林淑芬 |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下山小学 |
22 | 林志军 | 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 |
23 | 刘海珠 | 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中心小学 |
24 | 刘俊杰 | 东莞市波利亚外国语学校 |
25 | 刘玫瑰 | 深圳南山育德幼儿园 |
26 | 刘翔飞 | 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 |
27 | 马仰楠 | 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|
28 | 潘炎建 |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 |
29 | 彭马容 | 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 |
30 | 彭亚女 |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中心小学 |
31 | 彭再华 |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甘底小学 |
32 | 阮超华 | 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 |
33 | 谭云 | 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中心小学 |
34 | 谭云 | 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中心小学 |
35 | 唐洁文 |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小学 |
36 | 王东梅 | 阳西县第二小学 |
37 | 王曼 | 深圳市坪山同心外国语学校 |
38 | 吴翠玲 |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大坡第一小学 |
39 | 吴其蔓、丘苑婷、钟楚红、杨耿邦 |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|
40 | 谢晓颜 | 湛江市第二十八小学 |
41 | 杨娇 |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下垌小学 |
42 | 杨娇 |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下垌小学 |
43 | 张进波 |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下山小0学 |
44 | 张进波 |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下山小学 |
45 | 张立群 |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中学 |
46 | 张茂发 | 中山市坦洲镇林东小学 |
47 | 张茂发 | 中山市坦洲镇林东小学 |
48 | 张配峰 |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下垌小学 |
49 | 张维红 | 中山市东凤镇小沥小学 |
50 | 张悦香 | 潮州市饶平县海山第三初级中学 |
51 | 曾兰娟 |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下垌小学 |
52 | 曾文雄 | 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白沙小学 |
【排名不分先后,根据姓氏进行排名】





